正之源

知本正心·行当前事·同源共流·创百年所

仅有一种芦荟可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2014年12月,赵先生在某超市购买了一款韩国进口的某牌芦荟饮料28瓶,一共花去358.4元。据饮料的中文标签标注,其配料为“水、芦荟粉、芦荟胶、白砂糖、芦荟汁……”购买后,赵先生得知芦荟属新资源食品,有特别的标识规定,而这款芦荟饮料并未依规标注。赵先生认为,某超市销售的芦荟饮料为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安全食品,将超市告上法院,要求退还货款358.4元,并支付十倍赔偿金3584元。
  超市却称,涉讼饮料履行了进口报关、卫生认定及标签备案等手续,配料表中标注为芦荟系根据外文标签对应翻译而来,故该饮料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拒绝对赵先生予以赔偿。
  吴中法院查明,原卫生部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中,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原卫生部等六部门关于含库拉索芦荟凝胶食品标识规定的公告规定,芦荟产品中仅有库拉索芦荟凝胶可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每日食用量应不大于30克,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添加库拉索芦荟凝胶的食品必须标注“本品添加芦荟,孕妇与婴幼儿慎用”字样和每日食用量警示语,并应当在配料表中标注“库拉索芦荟凝胶”。
  法院认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本案中,被告向原告销售的涉讼饮料中文标签仅概括性地标注配料中含有芦荟,致使消费者无法得知其中芦荟品种,而且未对每日摄入限量及孕妇与婴幼儿慎用等事宜作出特别警示,以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标签、标识要求的规定,未尽到警示说明的义务,有可能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据此认定涉讼饮料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告作为销售者未尽到审查验货义务而销售涉讼饮料,应视为其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予以销售。最终,吴中法院判决被告超市对消费者赵先生“退一赔十”。

来源:中法网学校

扫码关注
电话/TEL

0539-8328377

传真/FAX

0539-7571002

地址/ADD

山东临沂北京路与蒙河路交汇北50米奥德0CC写字楼9层

扫码关注

正之源官方微信号
山东正之源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61903号 技术支持: 智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