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之源

知本正心·行当前事·同源共流·创百年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释〔2013〕26号
  【发布日期】2013-11-21
  【生效日期】201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已于2013年1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 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1月21日

法释〔2013〕2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201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5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遵循依法、及时、规范、真实的原则。

    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

    各级人民法院对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质量负责。

    第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管理工作。该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上传裁判文书;

    (二)发现公布的裁判文书存在笔误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等问题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三)其他相关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工作。

    第四条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

    (二)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三)以调解方式结案的;

    (四)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

    第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并通过政务网站、电子触摸屏、诉讼指南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告知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时,应当保留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真实信息,但必须采取符号替代方式对下列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姓名进行匿名处理:

    (一)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二)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

    (三)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且不属于累犯或者惯犯的被告人。

    第七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时,应当删除下列信息:

    (一)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

    (二)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

    (三)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

    (四)商业秘密;

 

扫码关注
电话/TEL

0539-8328377

传真/FAX

0539-7571002

地址/ADD

山东临沂北京路与蒙河路交汇北50米奥德0CC写字楼9层

扫码关注

正之源官方微信号
山东正之源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61903号 技术支持: 智顺网络